作业帮 > 教育 > 教育资讯

内蒙古高招的变革[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6:54:26 教育
内蒙古高招的变革[1]
内蒙古高招的变革[1]教育
一、志愿填报:从茫然失措到知己知彼
  与史大同一样,今年内蒙古20多万高考考生都有着同样的经历。
  “6月考学生,7月考家长。”这是多年来人们对高考的一种认识。一年一度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让很多家庭经历着一场痛苦考验。“考试再难,不过是一道道考试题,而填报志愿却让人无从下手。”如今儿子已大学毕业两年的李女士回忆起当年儿子高考填报志愿的情景时感慨地说。
  事实上,填报志愿之难,不仅难在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也难在报志愿的工作量大,更难在家长和考生对填报志愿的茫然。比如,自己中意学校的报考人数有多少?投档最低分是多少?自己考了多少分?这些问题都让家长和考生感觉像是在经过十字路口时被蒙上了眼睛。由于信息不完整和不对称,填报志愿成了一门学问,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人生的一场赌博。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填报不当而失去就读理想高校的机会,高分低就、高分落榜成了困扰招考部门和考生家长的一个大难题。
  同样,因信息不对称,高校招生有了“大小年”现象。即,报考某高校的考生越多,该校录取分数线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有观点认为,“高考大小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行高考制度下,高校生源变化与高校办学质量、办学声誉之间的错位,最终损害的还是高校自身。
  近年来,为了降低上线考生的落榜率,许多省份都进行过有益探索,通过给考生提供更多信息或增加考生选择机会等方式降低落榜率,提高考生志愿命中率。比如从考前估分填报改革为考后知分填报,从实行多次补报志愿到平行志愿,等等。内蒙古也不例外,近年来,招考部门为让考生拥有更多知情权和选择权进行着有益尝试。
  今年内蒙古实行的分段多次公开填报志愿(简称网报志愿),是一种实时在线的网上填报。即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可随时查询本人在所报院校中的位次,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得到一次阶段性统计信息,考生可根据以上信息在规定时限内不断修改自己的志愿。
  实际上,传统的志愿填报方式对于考生来说,其最大风险在于每个考生既不知道其他人填报志愿的情况,也不清楚自己的分数是否够得上拟填报的高校。而内蒙古实行的网上实时填报志愿,其最大好处就是,考生通过网上提供的动态排名和阶段性统计信息,既能知晓其他考生的报考情况,也能实时查看自己的分数排名情况。正是在这种知己知彼的状态下,考生不仅实现了理性选择高校和专业,而且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志愿,以实现志愿填报的“精确定位”。
  “清华3人、浙大5人、南开10人……”对于这样的录取结果,包头市第一中学的师生们说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与许多大城市里的重点中学不同,地处包头市老城区的包头市第一中学80%以上的学生来自老企业的下岗职工和农村家庭,全校10%的学生都是贫困家庭子弟。因此,以前每年填报志愿时,这些学生大多数以求稳为主,不敢轻易与别人竞争名校。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减少落榜风险,大多采取保守填报志愿。校长王学东说,自2007年自治区高考招生实行信息公开透明后,考生都能清楚自己的分数排名情况,因此这两年学校考入一流高校的人数在明显增多。
  二、招考大楼: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同样是那座每年承担着繁重高校招考工作的办公大楼,而今却恍如隔世:2008年7月12日17时左右,今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一批首次网上填报志愿正在紧张进行之中。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的办公楼时,这里很安静,门口只停着几辆车,除了路上偶尔经过的行人,周围很难看到一个驻足的人。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过去,每到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那几天,这里就围满了人,车很难开过去。
  一位在该中心工作近10年的工作人员指着大门口对记者说:“前几年,一到报志愿的这几天,那里早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为了维持现场秩序,交警队每年都会派3位民警在这里昼夜值勤。”
  “为什么现在这里如此安静呢?”记者问道。“因为考生和家长想知道的信息都在网上公布了,大家再也不用来这里打探消息了。”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
  过去,为了得到最新、最权威的信息,不少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期间千里迢迢驻守到招办门口,四处找熟人、托关系打探消息。而大多数考生尤其是农村考生很难获得这些信息。显然,公开一切能够公开的信息、实行“阳光招生”,成了考生和家长最迫切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维护考生利益,确保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公平、公正,2005年,内蒙古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向社会公布高校招生的有关信息,当年公开、公示、供考生查询的内容共27项。到2008年,内蒙古普通高校招生期间公开、公示、查询项目达50余项。除了填报志愿期间公布大量供考生参考的信息,录取过程中还提供考生录取状态实时查询、考生投档轨迹查询、考生录取结果实时查询等服务。“不断完善普通高校招生信息披露,提高招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