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勰《风骨》篇“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理解结合全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18 18:01:08
对刘勰《风骨》篇“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理解结合全文

对刘勰《风骨》篇“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理解结合全文
对刘勰《风骨》篇“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理解
结合全文

对刘勰《风骨》篇“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理解结合全文
原文: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分析:
钟嵘主张【风骨与辞采并重,强调要有“滋味”】,具备不朽的艺术魅力.
风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钟嵘在《诗品》中所说的“风力”也即是风骨之意.
他认为诗歌创作应当“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就是主张要以风骨为主,辞采为辅,风骨与辞采并重.
钟嵘论齐梁以前五言诗发展的状况时,以建安文学为最高典范,而建安文学创作特点便是风力遒劲.钟嵘特别推崇曹植的诗歌创作,把他作为齐梁以前五言诗的最杰出代表,说:“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而他评曹植之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正是就风力和丹彩两方面出发的.他评刘桢之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即在于说明刘桢之诗虽然风骨凛然,但于辞采方面又略嫌不足.关于风骨的含义目前学术界看法颇不一致.它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以及不同的文学理论批评家那里的含义也并不完全相同.
钟嵘所说的“建安风力”,我们从他的《诗品》中的总论和对各个诗人的具体论述中看,
【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是要有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并且表现得十分鲜明强烈.第二是要直抒胸臆,自然真切,而无矫揉造作、人为雕琢之态.第三是形象鲜明突出,具有简洁明朗的风格特色.总的说来,“风力”是指诗歌形象的精神本质方面的美,而“丹彩”则是指诗歌形象的物质表现形式方面的美.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文学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风力”为主,“丹采”为辅,两者结合为 一,这是钟嵘品评历代诗人优劣的又一重要美学标准.批评了创作中“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的倾向.】

首先纠正楼主,“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出自钟嵘《诗品序》,而非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在《风骨》篇中没有这句话。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是钟嵘对诗的风格的要求。“风力”大致就是刘勰所说的“风骨”。在具体评论诗人时,钟嵘亦间用“骨”字;这里仅言“风”者,或因“骨”略偏于理。刘勰是泛论各类文章,且本有情理并重之意,故称“风骨”:“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练于骨者...

全部展开

首先纠正楼主,“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出自钟嵘《诗品序》,而非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在《风骨》篇中没有这句话。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是钟嵘对诗的风格的要求。“风力”大致就是刘勰所说的“风骨”。在具体评论诗人时,钟嵘亦间用“骨”字;这里仅言“风”者,或因“骨”略偏于理。刘勰是泛论各类文章,且本有情理并重之意,故称“风骨”:“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钟嵘是专论诗歌,言情而不言理,故似称“风力”为更妥。“丹采”即文采,“采”前加一“丹”字,或以为诗之“采”当更丽。云“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自是既重“风力”、又重“丹采”的;但于“风力”曰“干”,而于“丹采”曰“润”,则仍略有轻重之别。盖因“风力”缘于情,属于诗之质;而“丹采”系乎辞,属于诗之文。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以动人的激情为内在的躯干,以华丽的文采为外在润泽。

收起

钟嵘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风力”为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风力与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这里实质上强调的是“建安风力”,从他对“建安风力”的论述及所举的例子看,他为“风骨”(“风力”)树立这样的标准:它具有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直寻自然、重神而不重形以及语言风格明朗简洁、精要强健的特征。钟嵘的风力论,为后人反对无病呻吟的柔弱诗风所标举,成为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理论武器之一。...

全部展开

钟嵘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风力”为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风力与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这里实质上强调的是“建安风力”,从他对“建安风力”的论述及所举的例子看,他为“风骨”(“风力”)树立这样的标准:它具有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直寻自然、重神而不重形以及语言风格明朗简洁、精要强健的特征。钟嵘的风力论,为后人反对无病呻吟的柔弱诗风所标举,成为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理论武器之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