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统一之前普鲁士与英国意大利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3:31:15
德国统一之前普鲁士与英国意大利的关系

德国统一之前普鲁士与英国意大利的关系
德国统一之前普鲁士与英国意大利的关系

德国统一之前普鲁士与英国意大利的关系
俾斯麦出任德国宰相期间,德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国家的统一,他作为领导者,顺应了历史潮流,采取“小德意志方案”,综合运用强权、外交等多种手腕达到了统一的目的.关于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有许多文章作过论述,本文侧重从思想角度做分析,试图通过对俾斯麦的民族主义思想—一小德意志主义,政治思想——忠君、铁血、强权以及务实的政治主张,外交思想——灵活多样、狡黠善变等思想的分析来探讨他在德国统一中所起的作用,也由此来说明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政治能力在关键时刻可以成为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19世纪60至80年代末,是普鲁士统一德国和俾斯麦帝国走上世界强权之路的时代.铁血宰相,一世鸷雄俾斯麦用武力最终解决德意志自宗教改革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民族统一任务,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使德国从一个备受强邻欺压的国家上升为欧洲的强国.毫无疑问,俾斯麦个人对德国历史进程的作用十分重要.尽管历史并非一个人创造,但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政治能力在关键时刻可以成为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契机.因此,本文拟就分析俾斯麦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所作所为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
在德国统一之前,其分裂保持了五百多年,加上经济的落后,德意志一直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统一之后,在中欧崛起的德国,由于其人口、经济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开始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德国前后的巨大变化,正是由出身普鲁士舍恩豪森庄园容克地主家庭的俾斯麦完成的统一带来的.
一、民族主义思想——小德意志主义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 ,1815-1898)出身于一个世代容克的地主家庭,恩格斯评价他“是一个头脑十分实际和非常狡猾的人,是一个天生巧于机变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8页.]他富于感情,性格暴烈,干劲十足,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使他能够有极大的热情与干劲完成统一.
要完成德国的统一,需要有一个能够总揽大局、运筹帷幕的领导者来进行,根据当时德国的形势,俾斯麦立足于自己民族主义思想,确立了实现德国统一的领导者——普鲁士.俾斯麦是一个资产阶级化的容克,拯救容克阶级,拯救普鲁士君主政体,是其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把这种拯救看成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他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普鲁士的民族主义,而不是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对他来说,德意志主义就意味着通过普鲁士组织一个政治国家把所有德意志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民族.他把维护普鲁士王朝利益奉为自己的最高信条.1848年革命时期,他对于德意志统一问题并无多大热情,但他却打起“铁杆普鲁士主义”旗号同“德意志统一”相对抗,强调普鲁士的利益,“普鲁士就是普鲁士”.在此期间,他的活跃和睿智得到国王赏识.1851年5月,俾斯麦便被任命为普鲁士驻法兰克福联邦议会公使之职.从此以后,他的思想有了明显的变化.他看到宫廷党的“原则”不符合普鲁士强权利益的发展,他要求改变或放弃该“原则”,采取一种国家利己主义方针,建立普鲁士在德意志兰的霸权地位.他提出普鲁士同法俄联盟,排除奥地利,用战争手段统一德国.他的这种政治纲领是分析和了解德意志各邦之间复杂的关系的产物.他认为,普鲁士权力的任何扩大都对德意志有利,对普鲁士的独立和力量的任何限制都对德意志有害.他从一开始就认为必须用军事力量来击败奥地利,但首先必须做到在德意志北部建立普鲁士霸权.
1858年,他在给普鲁士亲王的总结法兰克福经验的长篇备忘录中,着重建议:不要强调在联邦中谋求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而要谋求一种不受联邦和奥地利约束的“独立的普鲁士政策.”[ [美]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18页.]他本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卖力来散播他一直相信的一种观点:“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执行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方式来解开,而只能由剑来斩开.”因此,只能由普鲁士的君主和贵族资产阶级掌握政权.1862年6月底,俾斯麦在访英时,已毫不隐瞒地向英国反对党领袖迪斯瑞利侃侃而谈:必须解散德意志联邦,使中小邦屈服,“在普鲁士领导下使德意志获得民族统一.”[丁宏毅、李霞:《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此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内阁临时首脑,在议会的首次演说中宣称要普鲁士内部停止对抗,“聚集力量”,共同对外,不要再错过国际上出现的得以增强普鲁士力量的“有利时机”.[丁宏毅、李霞:《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第390页.]这一切无不说明,俾斯麦主张“小德意志方案”,德国的统一只能由普鲁士来领导.
为此,他敌视奥地利,认为削弱普鲁士外交地位的是奥地利.而“奥尔米茨之辱”又无疑给俾斯麦一种大刺激,普鲁士的发展受到奥地利和德意志联邦的紧紧束缚.他曾愤而写道:普鲁士到处都不能与奥地利平权,奥地利在德意志邦由于受到清晰而有效的条件保证,处处占有特权,“我们还不如一战.”因此,在对丹麦战争结束之后,他便积极策划对奥地利战争,他尽可能的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建立和巩固普鲁士的地位.
毫无疑问,从1863年到1866年,俾斯麦的整个对内对外政策都是以对奥地利作战作为依据的.普奥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由俾斯麦个人发起的.在德丹战争后,俾斯麦就等待机会来加罪奥地利.他深信由于自己在波兰起义中采取同情俄国的行动已获得俄国的同情.此外,他还拉拢法国和意大利.他在比亚里茨同拿破仑三世进行会谈,法国肯定了一旦普奥交战,法国将不站在敌对一方.1866年4月8日,他和意大利订立盟约,规定如对奥战争在三个月内爆发,意大利保证站在普鲁士一边.他甚至同匈牙利流亡者接触,对他们说:“如果我们胜利,匈牙利也会得到自由.你信赖我吧.”俾斯麦通过努力,又取得英国“柏拉图式”的友好关系,使英国愿守友好中立.然而在普鲁士,俾斯麦尚面临议会里的自由派和进步党多数反对,民主领袖1865年9月在达姆施塔特集会,声称“统一如果不是自由的产物,就既不可靠,也无价值.”俾斯麦还试图争取巴伐利亚的支持,但未能奏效.当时没有一个邦愿同普鲁士站在一起.面对这样的形势,俾斯麦仍然是坚定不移的推行他的计划,又一再的挑衅,发动战争.于是,在短短三个星期内,他就实现了把德意志从奥地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梦想.
二、政治思想——忠君、强权思想和务实的政治主张
俾斯麦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热情的人,他的爱国主义最明显的表现是他忠君效国的思想.对国王的忠诚是他的整个公务生活的特色,这种忠诚深深根植于宗教信仰之中.尽管人们经常感到奇怪,这么一个暴烈傲慢的人物除了忠于自己外,怎么可能忠于别人,但,人们对他的忠君主义思想无疑是深有体会的.俾斯麦曾写道:“我首先是一个忠君主义者,其他一切都在其次.我可以谩骂他,作为一个容克,我甚至可以想到反驳他.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对待国王,我影响他,信赖他,指导他,但他是我全部思想和全部行动的中心,是阿基米德杠杆定律中力的作用点,从这个作用点我要移动世界.”[ [美]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册),第180—181页.]正是有着这种思想的支撑,俾斯麦才会彻底捍卫王权,带领德意志走上统一道路.
他将君王的利益看作至高无上,必定要求在普鲁士国王的旗帜下实现德国的统一.又以自己民族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确立了普鲁士作为领导者之后,他便开始了统一道路的选择.俾斯麦选择的是容克式的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道路,这是由他的强权思想决定的.他坚信的政治哲学是:强权是一切政治问题的决定因素.[ [美]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册),第181页.] 1848年革命的失败,使他认定武力是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和围剿成就的基石,是政治斗争和围剿斗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嗣后,他说:“德国问题不可能在议会中解决,迄今为止,我们滔滔不绝谈论的和试图解决的一切,并不比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年的月下幻想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