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历史来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1:24:06
陈氏历史来源

陈氏历史来源
陈氏历史来源

陈氏历史来源
陈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寻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2.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迁徙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於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於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陈永华,於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於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史来源 「陈」源出 ; 一 ; 出自「妫」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找到帝舜的后代胡公满 「妫」姓.封胡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并将其女嫁给他,伺奉舜祠,其后人以国名为姓.二 ; 鲜卑族改姓,据《魏书》所栽,南北朝时有代北三字姓侯莫陈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陈.三 ; 古代安南 ( 今越南 ) 国王有姓陈.家族名人 陈胜 (前?前208) 字涉,秦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人.秦二世时,与吴广起兵,天下之士苦秦苛政,相率归向.旋自立为楚王,势力颇大,后为其部下庄贾所杀.陈平 (生卒年不详) 汉初阳武(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人.幼嗜读书,容貌俊美,足智多谋,事高祖屡出奇策.惠帝时,官至左丞相.卒谥献.陈寿 (233~297) 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陈霸先 陈圆圆 本姑苏名妓,原姓邢名沅,字畹芬.幼从养姥陈氏姓,有殊色,后为吴三桂妾.李自成破京师,掳圆圆,三桂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圆圆复归三桂.后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陈诚(1897~1965) 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保定军校毕业,曾参加东征、北伐、剿匪、抗战诸役,历任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主席、远征军司令长官、国防部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台湾省主席、东南行政长官、行政院院长等职,1954年后当选第二、三任副总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陈果夫 (1892~1951) 原名祖焘,以字行,浙江吴兴人.早岁入同盟会,参与武汉光复、讨袁、护法、北伐诸役.历任江苏省主席、监察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央评议委员.生平著述,汇辑为陈果夫先生全集.地望分布 河南颖川郡,河北汝南郡,江苏下邳郡,江苏广陵郡,江苏东海郡,河南河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