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与对仗的区别要更详细的,尤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是对偶还是对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3:26:41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要更详细的,尤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是对偶还是对仗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要更详细的,尤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是对偶还是对仗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要更详细的,尤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是对偶还是对仗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要更详细的,尤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是对偶还是对仗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例如: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只对偶,不对仗.
(2)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碧野《天山景物记》)
——只对偶,不对仗.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只对偶,不对仗.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既对偶,又对仗.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
——既对偶,又对仗.
(6)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既对偶,又对仗.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既对偶,又对仗.

是的,杜工部的诗句对对仗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这句<<春望》里的诗句就是一个具体例子
区别;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多用于骈体文.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

全部展开

是的,杜工部的诗句对对仗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这句<<春望》里的诗句就是一个具体例子
区别;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多用于骈体文.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 ,《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收起

个人认为是对偶非对仗。因为平仄不相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第二个字上下两句都是平。严格说来不是对仗。
但是古代的平仄中除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外还有入声。与现代平仄是有区别的。因此不排除现在人将其不严格地认为是对仗。...

全部展开

个人认为是对偶非对仗。因为平仄不相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第二个字上下两句都是平。严格说来不是对仗。
但是古代的平仄中除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外还有入声。与现代平仄是有区别的。因此不排除现在人将其不严格地认为是对仗。

收起

既对偶,又对仗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

全部展开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收起

又是对偶,又是对仗。
希望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