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0:37:33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这一因素对于孩子成才、成人的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当然,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但是它一旦生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挥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在四个因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最终,它在人的成才各种因素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回顾人类历史,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自我教育因素与他人教育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现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所以,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才一针见血的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凭心而论,根据这个标准,现在有的教育实际上已经不是真正的教育了.
当然,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仍然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教育,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在孩子前提下的一种引导,而且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根据我们的研究,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应该表现为以下五方面:
发现一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幼小的孩子在成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他的自我教育表现,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易发觉.成人应该细心观察,善于随时发现孩子微小的自我教育迹象.
二要善于发现孩子自我教育上的质变.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在不断提高,其中有平稳的时候,也有出现质变的时候,例如,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如果表现为从关注外部现象转为关注内心世界;对自我评价,从强调效果转为强调动机和效果两方面,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质变,家长应该善于及时发现,给予鼓励.
理解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在表达上存在困难.不仅对于自己的愿望、目的说不清楚;甚至自己做的事情本来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表述不清楚,常常被人误解.所以,成人的任务既然是发现孩子的潜能和内心想法,就不能仅仅限于发现孩子能够表达清楚的时候.善于理解孩子没有表达清楚的想法,更是成人不可少的职责.
例如: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的孩子说“以后再也不上学了”,其实这不是她真正的想法,而只是安全需要的一种不准确的表达.地震中许多学校楼房倒塌,孩子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埋在废墟下,感到在学校的楼房中上学很不安全,才说出“以后再也不上学了”这句话.我们应该肯定她的安全需要是正确的,慢慢引导她怎样立志重建更加坚固的楼房——慢慢,她会自然地意识到需要回到学校学习.
成人除了需要理解孩子表达不清楚的话语之外,还应该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孩子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本质.
例如:有一位小学老师给学生上课,在课前先宣布了一件事——本班要成立板报组,需要选拔、招聘美术好的同学.接着开始上课,老师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忙着写写画画,不听课,老师两次委婉地暗示他,也没有用.最后老师只好走到他面前制止.没等老师开口,这个学生却把自己刚刚画完的画笑嘻嘻地递给老师,还想说些什么……老师非常生气,立刻批评他,并把他的画没收了.
其实,这个学生是听到板报组需要招聘美术好的学生时,非常想去,赶紧画画展示自己的水平,其他的事情全都抛到脑后.
这位老师就应该透过学生不遵守纪律的表面现象,看到他关心班集体,愿意奉献的好品质.
唤醒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但是,成人如果认识不到孩子有潜能,就不会依靠孩子;孩子如果体验不到自己的潜能,就会缺少自信.成人的任务是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地把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有时候是孩子不经意迸发的小火花,显露出特点潜能,成人就要及时发现,扩大火势;有时候是成人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让孩子任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也能激发出星星之火.
例如,允许孩子在地面方砖上画自己喜欢的图画,就有可能唤醒他的绘画潜能;出些计算题让孩子抢答,就有可能唤醒他数学方面的潜能;提倡自编自演小品,就有可能唤醒他的表演潜能.
有时候孩子整个的精神世界都是在被压抑情况下,这时候的的唤醒,就先要有一个精神的解放,再往后才能有具体的潜能的唤醒.
例如,在一次一年级招生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面试题目——“你爱不爱提出问题?请你现在就提出一个最想问的问题”.招生过程中有一个孩子默不作声,后来小声嘟囔着:爸爸说,小孩子不能随便提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需要先帮助他摆脱掉不让提问题的“紧箍咒”,然后再诱导他把长久压抑在心头的问题统统提出来.
反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做得对与不对,成人都应该在适当时候给予反馈.所谓适当时候,是指根据孩子不同性质的行为,在不同的时候给予反馈.比如,孩子开始做家务活,向他讲了要领之后,就需要他在做当中自己去体验,不需要家长寸步不离地去反馈;而对于幼儿有些危险的行为,如触摸电器开关,家长则需要马上厉声制止.
有些孩子的行为,则需要认真鉴别之后,才能给予反馈.
在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强调个性,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自主性的时候,更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是,不能认为孩子的需要自然而然都是正确的,所有的潜能都是有价值的.人类的遗传基因实际上存在着动物性和人性两方面,也就是既有向善的可能,又有向恶的可能.成人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鉴别、区分出善与恶;好与坏.
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孩子的需要有时候好与坏是混在一起的,有时候表面看是坏的需要,里面又隐藏着好的需要.
对孩子的各种需都要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价,即使孩子提出的是正确的需要,也并不等于孩子十分理解,成人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孩子们的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有些需要只是当前不合时宜,长远看是正确的,例如所谓早恋问题,成人就应该肯定孩子纯洁的感情,美好的心态,同时明确指出其出现的时候是不恰当的;当然还有些需要完全是错误的(例如拿家里钱去大吃大喝),对此,也要积极引导他勇敢抛弃错误,继续向前.
引导所谓尊重孩子,并不是让孩子任意自由发展,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成人要积极地加以引导.这种引导,既反映了家庭的责任,也反映了社会的愿望.引导可以分为一般的途径、方法、内容的引导,和比较复杂的价值引导.
途径、方法、内容的引导
例如:暑假到了,怎样定计划呢?最不好的办法就是由家长主观定一个家长自己很满意的计划,强迫孩子去执行.这样不仅孩子永远学不会自我教育,而且心情郁闷,生活毫无乐趣.如果鼓励孩子自己定计划,家长在孩子计划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补充(例如孩子想读三本好书,家长推荐十本供他挑选),孩子就不但越来越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觉得自己是主人,积极性、主动性会越来越高.
例如:抗震救灾中,既涌现出谭千秋这样的舍己救人的英雄老师,也出现了范美忠这样的自己先跑,缺乏道德感、责任感的人.怎样看范美忠的行为?一时间,在网上、报刊上争论得纷纷扬扬.这时,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也来积极思考这个问题,评论各种不同的见解,鼓励提出自己的疑问.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即使孩子有的看法不够正确,也不必着急,引导孩子继续思考.
价值观的建立,对于每个人毕竟都是一生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