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在历史上有哪些别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6:57:53
书信在历史上有哪些别称?

书信在历史上有哪些别称?
书信在历史上有哪些别称?

书信在历史上有哪些别称?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 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八行书: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名称种种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柬、札、帖 古时书简并称,书籍之类可以称为简,书信之类也可称为简。书、简小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魏晋以后,“简”也写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后用作书信别称。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则称帖,如著名书法家钟繇、王...

全部展开

书信名称种种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柬、札、帖 古时书简并称,书籍之类可以称为简,书信之类也可称为简。书、简小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魏晋以后,“简”也写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后用作书信别称。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则称帖,如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一些杂帖,就是文字简短、情意隽永的书信作品。
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牍 膝,书版。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此外,如简札、简帖、简牒、简膝、书尺、书牍,以及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等,也都用作书信的代称。再如,称亲笔书信为手书、手札,称简短书信为短简、短书、小书,称答复的书简为答记,称佛家书信为法帖,称与人断绝交往的书信为绝交书,称不署姓名的书信为匿名信,称诽谤人的匿名书函为飞书、飞文、飞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收起

“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雁足、雁帛、雁书、
飞书、飞文、飞章 鱼雁 简札、简帖、简牒、简膝、书尺、书牍,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