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是怎么形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3:32:05
雪崩是怎么形成的

雪崩是怎么形成的
雪崩是怎么形成的

雪崩是怎么形成的
答:
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它们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时速度可以达20-30米/秒,体积可以是几百立方、几千立方,甚至更多.雪崩由于从高处以很大的势能向下运动,譬如从6000米高处向下坠落或滑落,故有极快的速度甚至会形成一层气垫层.如果你有幸死死地伏在它下面,当它从你上面“飘”过或“飞”过时,你可能会被留在原地而不被它打下去.当然,在其前端会因快速冲击形成强烈的气浪,因此有时雪崩体本身未到而气浪已把前进路上的一切阻挡物冲得“人仰马翻”.
雪崩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三部分,即形成区、通过区、堆积区.
形成区大多在高山上部,积雪多而厚的部位.比如,高高的雪檐,坡度超过50-60度的雪坡,悬冰川的下端等地貌部位,都是雪崩的形成区,有经验的高山探险者应该看得出来.雪崩的通过区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常是一条从上而下直直的U形沟槽,由于经常有雪崩通过,尽管被白雪覆盖,槽内仍非常平滑,基本上没有大的起伏或障碍物,长可达几百米,宽20-30米或稍大一些,但不会太宽,否则滑下的冰雪就不会很集中,形成不了大的雪崩.堆积区同样是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是在山脚处因坡度突然变缓而使雪崩体停下来的地方,从地貌形态上看多呈锥体,所以也叫雪崩锥(或雪崩堆).
雪崩可分为干雪崩、湿雪崩,也可以叫做粉雪崩和块雪崩,它们的形成和发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一般而言,大雪刚停,山上的雪还没来得及融化,或在融化的水又渗入下层雪中再形成冻结之前,这时的雪是“干”的,也是“粉”的.当此种雪发生雪崩时,气浪很大底层也容易生成气垫层.探险队伍遭遇此类雪崩时,人可以被裹入雪崩体中并随雪崩飞泻而下.
雪崩的发生还有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律.就中国高山而言,西南边界上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地,因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除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4月)之分外,全年降水都比较丰富,高山上部得到的冬、春降雪和积雪也比较多,故易发生雪崩.此外,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地,因受北冰洋极地气团的影响,冬春降水也比较多,所以这个季节雪崩也比较多.
中国科学院研究雪崩的专门机构——雪崩观测研究站,就设在天山中部的地区.天山中部冬季积雪和雪崩经常阻断山区公路.而前述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地经常发生的雪崩也是供给现代冰川发育的重要来源之一.当然在这种地区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就比较苛刻.与此同时,在我国西部靠近内陆的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地,降水量就比较少,也没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雪崩可能也就比较少,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也就比较宽裕.另外,这些内陆山地相对高度较低,一般都在1000-1500米,故山地的坡度也比较缓和.而前述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真正是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在3000-4000米,甚至达到5000-6000米,故山地坡度较陡,发生雪崩的可能性和雪崩的势能也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