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7:35:13
最后一课怎么样

最后一课怎么样
最后一课怎么样

最后一课怎么样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公元一八七八年,或许是一个午后,三十八岁的都德在巴黎的公寓里写下上面的句子,他的胸腔里蛮是怒火,他的脸上有泪水.他颤巍巍的笔下讲的是一个普鲁士入侵之后占领区的故事,贪玩的小佛郎士和和蔼的韩麦尔先生,我们不陌生,因为那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上经典篇章,我们的“最后一课”. 最近民族主义情绪旺盛,爱国者和爱国贼们此起彼伏的叫骂让整个舆论和网络环境显得比较狰狞,有种“汝等外族胆敢损我天朝威仪”的姿态.昨天柏杨先生死了,有人流泪,也有人说他“抱台独分子大腿”,还有人说他历史观混乱.但在我看来,柏杨先生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爱国者,对岸的我们看不清,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关于爱国的定义和逻辑从来都是混乱而模糊的.在中时新闻里认真读了关于柏杨先生的纪念专栏,夜里躺在床上我不由自主的便想起了小时候的这篇课文,回想中国的教育是怎样为我们定义爱国的. 现在的中国,我相信会有无数的年轻人会在外族入侵时挺身而出,会为我们祖国流下都德一样耻辱的泪水,就如同前些日子祥云火炬在国外遭遇到不友好的对待而抗议的中国留学生.然而,这样的爱国主义眼泪虽然感人,却永远是由于外国人或者说某种外在环境和刺激而激发的,当没有这种外在环境外在刺激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原子弹似的爱国主义热情不见了,万里江山一片祥和了,这就出现了一个很荒谬的现象:没有外国人我们就无法爱国了,或者说国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就不那么关心了.外国人的侮辱让我们愤怒的集会,游行,声援祖国,却是他们在变相的帮我们激发和表达了来自我们内心的爱国主义.国家还是那个国家,山河还是那片山河,没有外部刺激我们就无法去爱,我们的爱国主义落到实处居然如此单薄. 前些天在和菜头的博客偶然看到王怡先生的那篇《做个中国人有什么意思》,很受启发.里面关于爱国主义总结起来说了两点:一是相同的血缘让我们注定是一个民族共同体,而爱这个民族就要同时分担和它血肉相连的荣耀和耻辱;二是由于这种血缘的继承关系,所以我们否认一切主权至上,否认一部分高于另一部分人,一部分人可以统治另一部分人的权利.简单点说,第一点就是要我们有荣同享,更要有辱同当.第二点就是,我们热爱祖国,所以更应该热爱祖国的平等和自由. 柏杨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我很早就看过,大概就是和这篇《最后一课》差不多的时期.柏杨先生其他作品我不想评价.但我一直觉得先生笔下的丑陋的中国人的民族性是描写的很透彻的,尽管那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人,却确实如照妖镜一样照出了一大批中国人人性中污浊和丑陋.毫不掩饰的说,看完这本书后一度觉得当一个中国人是耻辱的,当然也肯定会让一批人产生和我同样的感觉.于是这本击中了中国人死穴的书在台湾和大陆被禁止了多年,柏杨先生也因此被软禁(也不仅仅因此).正是因为柏杨先生从来都是个彻底的中国人,爱之深,责之切,他让所有的中国人去分担这种切实存在的耻辱,去感受这种人性中的疼痛.有英谚说,实话从来不会让人感到愉快.尖刻的语言是警醒一个人的良药,对于一个沉溺于自身古老文化而不够自省的民族,恐怕也具有同样的效果.柏杨先生有句话说的是“大陆可恋,台湾可爱,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园.”.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对所有同胞和对国家的感情,应当犹如苏芮《牵手》中的那句歌词: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着痛,悲伤着你的悲伤. 很早就移民法国的米兰昆德拉有一句话说:“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们已经忘记自由.”昆德拉是个反极权的自由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伟大之处表现在,他能够时刻感受到祖国的疼痛,不管是外国入侵时还是当他们撤走后,不管是在捷克国内,还是后来流落他乡.而另一个捷克人,东欧剧变后的捷克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哈维尔曾经因为叛国罪被判处四年徒刑,他出狱后评论当年捷共的统治时却说:“没有谁是它纯粹的牺牲者,因为是我们一起创造了它.”昆德拉和哈维尔,余杰曾把他们比喻为智者和圣徒.哈维尔这样的一句话,在国家和民族的层面上投射出一种大的悲悯,这也让他,绽放出了一种真正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芒——这所有的一切,包括施加在我身上的不公都是整个民族的苦难,那是我们整个民族创造的悲剧和不幸,在那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凶手. 我们小学的课本上一直都让我们热爱祖国,告诉我们热爱我们出生长大的这片土地.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好像这是约定俗成,司空见惯的.同时我们也不自觉的在某种潜移默化中形成这样一种意识:政府无条件的代表自己的利益,国家无条件的代表公民的整体,而忽视了那些真正的卢梭式的国家主义者强调的政府和公民之间自愿的契约性.我们是中国人,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继承了同样的血脉,这样的继承的一致性让我们逐渐凝聚在一起,并因为这种凝聚创造的文明和历史而无约束的骄傲,于是便像贵族一般的荣耀于自己的血统,并无条件的,不论对错的热爱这个并没有契约而形成的国家,还因为别人的一两句不中听的批评就老羞成怒,因为别人一两次侮辱就热血上涌. 这样的爱国主义,充其量只是一种本民族盲目和仇外的种族至上主义.它无法培养爱国者,而只会培养一群民族主义的呆子和暴徒,上个世纪这样的培养已经初见成效,比如在德国培养了纳粹,在日本培养了军国主义的法西斯,他们给人类没有带来财富,所以我不希望这样的“爱国主义”继续培养我们. 一八七一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和贵族们为了自身利益把土地割让给普鲁士.三十八岁的都德怀着对法兰西的热爱和丧失土地的悲痛写下了著名的《最后一课》.第二年第三共和国诞生.在这大约80年前,法国人以叛国罪处死了法国国家的代表,他们的国王——法国人民以这样反讽的方式书写了他们对法兰西对平等和自由的热爱. 无疑的,我们仅仅具有《最后一课》中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那是远远不够的,那不仅不是最后一课,相反只是爱国主义中的第一课.在这堂课之后,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要学会感受同胞的疼痛,体会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里中国人的泪水的沉重,还比如我们要学会“耻于接受一种不自由的统治”(王怡),因为正如柏杨先生说的,有自由的地方,才是祖国,才是家园. 原文地址:http://vincentzhangyue.blogbus.com/logs/20077677.html 《做个中国人有什么意思》——王怡:http://culture.163.com/06/0904/13/2Q69005300280004.html